“截至2022年12月,遵义市480余家具备住院资质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DIP付费结算管理,DIP付费结算病例入组率达97.72%,按DIP付费医保基金占比达64.39%。”近日,遵义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在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时说,遵义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取得突出成效,超额完成国家《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》年度既定目标。
9个市州以视频形式参加2023年全省医保工作会议。
过去一年,遵义市医保局以人民为中心,精准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精准定位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医保需求,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、暖民心的医保举措,全力推动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落地落实,并取得突出成效。其中“四个强化”DIP支付方式改革先进典型工作经验获国家、省医保部门采纳推广。
强化组织领导,健全组织机制。制定印发《遵义市医疗保障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(DIP)国家试点工作方案》,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医疗保障DIP国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,定期调度研究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进展。成立医保工作专班11个,医疗机构专班328个,全面落实本区域、本单位DIP支付方式改革统筹调度等各项工作。并设立多个专项工作组,人员涵盖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、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人员。
强化信息支撑,打通数据壁垒。全面推进DIP付费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,做好医保核心业务系统功能衔接,推动DIP结算结果数据回流,完善医保核心业务系统DIP付费结算功能,实现DIP付费结果医保核心业务系统与医疗机构的直接结算。积极督促医疗机构规范开展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贯标回头看工作,制定上线24条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审核规则,编制《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及疾病与手术操作填报指导手册》,进一步提高DIP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。
强化业务培训,提升工作能效。围绕提升全市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政策解读、病案质控、系统操作等能力的目标,广泛开展业务培训,不断提高全市DIP支付方式改革专业能力水平。组建县级专家团队14个,吸纳专家483人,支持医疗机构广泛参与DIP 支付方式改革工作,营造多方参与、多元治理的改革氛围。确定医疗机构调整系数设置规则,实行“基础系数+CMI加权系数”模式优化医疗机构调整系数设置,引导医疗机构有序竞争;做好历史数据的迭替运用,更新目录库建设编码版本,科学设定病例组合临界值,动态调整病种目录库,形成病种6070个(其中核心病种5498个,综合病种572个)。
强化创新驱动,扩大试点示范。创新推进示范点医疗机构创建,在原有4个县(市、区)14家医疗机构基础上,扩大试点范围,推进15个县(市、区)156家DIP示范点医疗机构创建工作,进一步调动医疗机构参与改革、支持改革、推动改革的积极性。创新建立中医DIP付费路径,明确中医医疗机构基础系数加权和中医类操作病种建设及入组规则,做好中医优势病种付费与DIP付费衔接,实行中医医疗机构DIP付费政策倾斜,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。
延伸阅读(非原文内容)
武汉金豆医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金豆公司”)积极参与遵义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,协助遵义市医保局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历史数据分析、系统建设、政策制定、平台对接、模拟运行、业务培训等,助推遵义市跻身全国DIP支付方式改革示范点。
声明:以上图文整理自天眼新闻,仅做行业信息传递、学术交流,如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内容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↓喜欢就点击下方关注我吧!